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微信号
| 抖音
抖音号
| 简体版 | 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林改在线专栏 > 经验成果

贺州市:生态补偿守护山林甘泉

2025-06-17 07:38     来源:贺州市林业局     作者:谢世涛、黄香桦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贺州市创新探索差异化生态补偿路径,在西岭山自然保护区和滑水冲自然保护区试点,构建政府引导、产业转型、社会共治的集体林生态补偿体系。近年来,累计管护集体林超1.7万公顷,受益群众超6300人。

强化政府引导与政策保障,夯实机制基础。一是高位统筹推动成立由市长挂帅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财政、林业、环保等部门协同发力,出台《贺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西岭山自然保护区群众生产生活有关问题的意见》《滑水冲自然保护区林木赎买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确保生态补偿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多元资金保障。西岭山自然保护区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原则设立专项补偿基金,累计落实1.1亿元,市财政及受益县(区)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群众生活补助(人均1600/年)及产业扶持。滑水冲自然保护区通过财政统筹与自治区专项补助,累计投入1300万元赎买人工林1528.56亩,惠及群众868人。三是精准政策覆盖。将保护区群众纳入农村低保、危房改造、教育医疗等国家优惠政策优先范围,整合多部门资金扶持特色产业,实现“补偿+发展”双轨并进。

实施经济补偿与产业转型,激活生态价值。一是推动西岭山“水经济”发展。引进山泉水企业建设桶装、瓶装水生产线,年产值达86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打造七彩虎头山乡村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收入7000万元,带动3000余农户增收。二是支持滑水冲“林下经济”提质增效。通过“林木赎买”释放生态空间,引导林农转型发展林下养蜂产业,成立合作社并引入企业统购统销,累计产蜜13.45吨、产值215万元;建立“林长+合作社”示范基地,推动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

推行社会共治与资源保护,凝聚管护合力。一是建立社区共管体系。组建由政府牵头,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共同参与的西岭山自然保护区共管理委员会,订立村规民约,签订联保共管协议,构建县—乡—村—屯四级共管体系。二是创新“民间林长”管护机制。由群众担任“民间林长”,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联动格局,近5年西岭山自然保护区违法变化图斑为0三是开展联动巡护。组织护林员与保护区工作人员联合巡护,保障森林资源及饮用水源安全,龟石水库水质自2013年起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目前,贺州市森林“水文章”亮点突出,林业改革成效显著。

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累计管护集体林超1.7万公顷,受益群众超6300人,保护区群众人均年收入从6079元增至15096元,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协同推进。

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通过“水经济”与“林下经济”激活资源潜力,西岭山年旅游收入达7000万元,滑水冲林下养蜂产值突破200万元,形成多元化价值转化模式。

构建长效社会共治机制。四级共管体系与“民间林长”机制有效破解资源管护难题,近5年实现零违法图斑,森林覆盖率与水质达标率持续提升,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创新生态补偿制度体系。通过“补偿+发展”政策整合、专项基金运作、产业扶持等举措,形成可复制的集体林生态补偿“贺州经验”,为同类地区提供示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网站地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云景路21号 电话:0771-2266213 邮编:530000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57 号 桂ICP备05001800号  网站标识码 :4500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