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关口。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将重庆市列为全国建设的三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之一。
探路子、做示范、立标杆,重庆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全面推动生态高水平保护、林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三权分置”保障权益盘活林地
“有了这张林地经营权证,我们就可以规模发展林下曲茎石斛仿野生种植了。”今年2月7日,重庆裕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颁全市首张林地经营权证。
该公司流转了城口县大店村的282亩林地,开展林下曲茎石斛仿野生种植。但因农户手中的林权证信息为手工填写,界线描述不清,无矢量化数据,无法进行经营融资抵押。
“林地经营权证的颁发,实现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解决了权益保障难、抵押融资难等问题。”重庆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重庆市落实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以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为基础,积极探索放活经营权。引导和规范林地流转,不断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劳务合作、林木采伐分红、产业带动等多种形式推动规模化经营,盘活用好森林资源。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流转集体林地1026万亩。
綦江区成立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专班,先后办理林权证19.93万余本。同时,大力培育新质产业集群,科学布局绿色产业基地,引进发展企业主109家,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通过收取土地租金和参与项目管理、务工等方式,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为深入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重庆市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林权流转交易平台,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升规模经营效益。对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将集体林地收益权量化到户,推行“一年一分”的收益分配机制。探索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颁发林地经营权证,用1年时间基本完成林权登记存量数据整合移交,纳入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管理,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林地数据矢量化建设。继续推动耕地下山、林地上山,实现耕地与林地精细管理。
与此同时,为保障林木所有权权能,重庆市还将科学划定天然林和公益林范围,放宽放活采伐限制,实行林木采伐限额5年总额控制政策,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实施林木采伐告知承诺方式审批,探索按面积控制林木采伐量。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管理制度,推行全周期森林经营,着力提升森林质量。
适度规模经营出效益增收益
启禄林场位于南川区双河场村,村民汪启禄流转村里1.1万余亩荒山,经过悉心经营,建成了集休闲旅游和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示范家庭林场。
南川启禄林场实景
重庆市集体林改之初,南川区林业局即为汪启禄办理了林权证。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汪启禄造林营林更有干劲了。2014年,他将承包的8560亩林地流转给一家企业,打造森林公园,转让获得的1130万元收益,也让他的家庭林场有了充足的发展资金。
目前,南川区已培育发展家庭林场23家、森林人家104家、林业专业合作社206个、大型林产品加工企业2家,林业规模经营面积达43万亩,涉及特色经果林种植、林下养殖、森林康养、森林食品加工等,年产值超10亿元,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3000多人。
围绕“钱从哪里来”“效益怎么提高”等问题,重庆市探索创新林业经营方式,引导林农把山林资源有偿流转或折资入股,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抱团,共同盘活山林资源,提升生产效率。
石柱县以规范黄连种植为契机,探索建立“林连互利共生”模式,每年吸引社会资本240余万元参与森林质量提升行动,每年新增营造林40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2%。
石柱林连共生场景
目前,石柱县黄连在地面积5.8万亩,年产量超过3000吨,产值突破10亿元。“林连互利共生”模式还被应用于天麻、黄精等林下种植业,推动石柱县以黄连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40.8亿元,同比增长12.5%。
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重庆市深化集体林改的一个重点。近年来,重庆市积极支持林业产业发展,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挥森林多功能效益,推进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出台林业大县扶持政策,培育壮大林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林业企业,加强林业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木竹材料研发,加快“以竹代塑”“以竹代钢”发展。优化用地政策,支持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产业发展。大力扶持示范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企业+”“林场+”“新型经营主体+”等多式联营,完善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国有林场发挥技术、人力优势,参与集体林业经营,助力乡村振兴。
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兴林富民
巫溪县2023年相继与经开区、璧山区、渝中区交易横向生态补偿森林面积指标4.119万亩,兑现财政入库资金3142.8万元。
以着力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为目标,重庆市首创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使各区县政府切实履行提高森林覆盖率职责,主动加强国土绿化,形成了共同担责、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把绿水青山扮得更美的同时,重庆市创新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做大金山银山。
重庆市积极拓展林业碳汇,建成全国首个涵盖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为一体的“碳惠通”平台。编制《重庆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1—2030年)》,将永川区碳汇造林、巫溪县和城口县森林经营2个项目纳入“碳惠通”项目自愿减排量试点。制定《重庆市林业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导则(试行)》,已在4个特定区域和行政区域完成核算试点。
各地也纷纷拿出实招。梁平区将猎神村5座石膏矿全部关闭,启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组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
梁平猎神村矿山变金山 曾为民摄
养山护山、治水兴水、造林育林,猎神村走上了利用多种经营资本、引入多种经营主体、探索多种经营模式的强林富民之路。目前,全村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1亿元。2023年,村集体收入334万元,农民分红5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
江津区南部的猫山,位于嘉平、蔡家、李市三镇交界处。种茶是猫山一带农民的传统营生。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猫山开发,探索出农户分散经营、企业适度规模经营、企业与农户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推动“茶全产业链”“林+旅”“农+旅”融合发展。
如今,猫山茶叶和生态旅游两大主导产业效益明显,其中茶叶通过加工增值和品牌品质增效,每年总产值达2亿元。两项产业同时为社会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民宿以及农副产品等产业的发展,周边农户、种养殖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年增收25%—40%。
江津猫山林茶基地
以绿富双赢为突破,重庆市不断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努力构建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推动核算结果在绩效考核评价、生态补偿、生态赎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经营开发融资、价值评估等方面应用。还将进一步完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扩大生态赎买规模,探索实施林业生态票、林业地票、林业碳票制度,探索林业碳汇产品开发和交易,建立多元化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注重与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协同配合,建立金融支持林业发展体系,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开展林权担保服务,创新开发林业信贷和保险等金融产品,为深化集体林改注入更多活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网站地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云景路21号 电话:0771-2266213 邮编:530000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