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的一部精彩中篇小说,它以九品小官李善德的视角,缓缓铺陈开一幅大唐天宝年间的传奇画卷。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背后隐藏的艰辛与无奈,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在这个故事中,李善德误打误撞地成为了荔枝转运使,被委以荔枝转运的重任,需在贵妃生辰之前,将新鲜荔枝从遥远的岭南之地运抵长安。这项看似简单的任务,实则困难重重,因为荔枝娇贵易变,“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更是遥隔五千余里,山水迢迢,困难可想而知。然而,马伯庸却以他那精妙的文笔,将这段历史细节娓娓道来,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置身于那个辉煌而又复杂的时代,亲眼目睹了小人物在命运巨轮下的挣扎与不易,感受到了那份来自千年前的坚韧与执着。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了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圣旨诏令之下,李善德曾害怕自己竭尽全力探索的道路终成荔枝上的墨点,于是他寄微茫希望于坚劲的勇气,寄成功的概率于超绝的智力,他所需考量的成本和资源交叉复杂且体量庞大,然而最为紧要的是:时间。
从三个月到十一日,李善德的心情越发焦灼,四次尝试,是他对时间极限的来回试探,更是一次速度的角逐和竞技。第一次,四支队伍不同路线快马加鞭,四日荔枝腐。第二次改进路线,六日,荔枝腐;第三次,连枝取果,分枝植瓮法、枝干枯萎改盐洗隔水法,十一日荔枝腐。第四次,十一日内飞马入长安,李善德终功成身退。
在小说中,尔虞我诈、利益纠葛与权力角逐被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来。机构间互踢皮球、层层推脱、小人为了自身利益处处设计陷害……然而,在这黑暗之中,李善德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始终保持着对家人的爱与责任,对朋友的真
诚与信任。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成功完成了荔枝转运的任务,获得了贵妃一笑和圣人的免死之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这一过程中始终秉持初心,坚守良知,未曾与浊流同流合污,这种坚守初心、勇于担当的精神,无疑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虽然《长安的荔枝》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却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我们看到了小人物的挣扎与抗争、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规律却是相通的。这种共鸣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工作和生活,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读完这部小说,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文化常识,还深刻体会到了文学的魅力。文学,它既是美的源泉,引发我们情感的共鸣,又是智慧的灯塔,照亮我们的思想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点燃我们的爱国之火,振奋民族精神,引领时代潮流。《长安的荔枝》以小见大、以史为鉴,让我们在领略历史魅力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现实生活的真谛,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网站地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云景路21号 电话:0771-2266213 邮编:530000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