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微信号
| 抖音
抖音号
| 简体版 | 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426号提案的答复(桂林函〔2025〕1303号)

2025-08-19 11:17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对自治区政协

十三次会议第20250426号提案的答复

桂林函〔20251303

邓秀汕委员:

在自治区政协十三届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化赋能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20250426)收悉。我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认真研究提案相关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政策引导,重点鼓励和支持林木生产管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为林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保障方面

我局高度重视广西林木生产管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引领出台《广西打造国家级林业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支持大型林浆纸企业建设智能仓储和立体仓库、运维管理云平台,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和控制。联合自治区园区办印发《广西林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支持广西林业产业园区建设云服务设施、算力设施、终端设施、网络设施,建设完善面向园区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园区管理和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赋智赋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林业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发展是打造广西林业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组建由国有林业单位和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广西数智林业有限公司,作为林业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运营主体,平台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林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全国林业企业提供在线交易、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数字化转型等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助推林业产业链高效协同发展。三是建设智慧林业服务平台。指导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开展智慧林业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平台涵盖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造林规划、抚育管理、采伐作业等,促进营林单位的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消除数据壁垒,营造共享精准的林场管理模式,加速林场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为林场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数据汇总、数据分析等服务。四是引用林业先进技术设备。指导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引进并推广使用无人机、红外线测高仪、激光测高仪等高科技设备开展林业调查、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同时,在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全面运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林地地形图制作和数据分析,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及数据精度,减少人为设计失误造成的损失,大大降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成本,实现林木采伐效益最大化。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引进社会创新主体、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发挥行业小巨人企业创新优势,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指导森林经营单位推进广西林木生产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发展新业态数字资产和生态资产完善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推进现代智慧林业体系建设。同时,加强信息平台应用的培训,提高林业数字化技术人员技能水平,为森林经营单位(企业)在管理和决策方面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促进广西林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整合林地土壤地力数据资源,实施数字化精准施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方面

我局高度重视整合广西土壤地力数据资源,实施数字化精准施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一是实施林业沃土工程试点项目。截至2024年底,全区累计实施林业沃土工程试点项目36万亩,投入自治区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2200万元。项目利用森林资源调查和土壤调查成果,绘制全区林地土壤肥力现状图大力推广免炼山整地、保留原生植被带、剩余物还林、林下套种绿肥、树种轮作、混交造林等营林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液态肥、缓释肥有机肥施肥模式着力提升林地土壤质量,促进林地可持续利用林木高质量生长二是实施国家储备林地力提升工程。2020年,我局启动国家储备林地力提升工程,将林业沃土工程试点项目中成熟的沃土技术推广应用于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并做好林地土壤质量跟踪监测。截至2024年底,累计实施国家储备林地力提升工程面积1050万亩,林地投入有机质含量超10%GB/T18877-2020标)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或纯有机肥71万吨。项目监测结果显示,项目区内每公顷单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折存量)已稳步实现零增长,林地增施有机肥技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升4.26%,土壤容重降低2.2%,明显优化了土壤结构并提升了土地保水保肥能力。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人工林土壤质量建设,充分引导应用用材林精准施肥与地力维持创新技术等创新成果,并加大碱性生物肥、生物碳基肥、袋控缓释肥、微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推广,着力改良林地土壤环境,提升林地生产力。同时,加强林地质量监测体系和土壤大数据库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土壤质量管理。加强土壤质量提升技术示范引领,积极推广异林复层混交、树种轮作、绿肥套种等可持续经营技术,打造人工林土壤质量提升技术示范区。

三、关于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国内国际林业项目一张网管理和高效经营,为广西林业向海图强保驾护航方面

我局高度重视广西林业项目一张网建设和管理,为广西林业向海图强保驾护航。一是开展跨国油茶有害生物智能识别技术研究。指导广西林科院开展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油茶有害生物智能识别技术研究。该技术可提高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油茶灾害群防群控能力,提高灾害治理能力,保证林农收入,巩固区域减贫和乡村振兴成果,有利于打造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林业数字化创新应用场景国际合作范式,增进我国与泰国、越南林业科技人员友谊,助力广西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二是开展防火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指导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强化林区森林资源管护和防火安全监控,实施互联网+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火情监控预警,为消除火灾隐患提供有力支持。其中,三门江林场创新引入兰图绘技术,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数字化,在汛期等特殊时段,可根据实时天气情况及地理信息,快速评估临时住所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程度,提前制定转移计划,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三是推动数字化林地确权工作。指导三门江林场、派阳山林场等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对林地权属开展数字化管理,依托广西林业设计院和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的技术力量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确权登记,对部分边界比较模糊的林地,通过利用已有档案数据及卫星遥感历史影像比对分析确定林地边界,并建立权籍数据库和权属管理台账,推进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国有林地确权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完善广西林业项目一张网建设,持续加大培育林业数字化新质生产力,与创新力强、应用面广、实践性高的林业龙头、数字化应用标杆企业等共建林业数字大脑,总结已应用数字化管理项目成效,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资产建设水平,持续扩大在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中的应用,同时,培育一批智慧林场及数字化应用优秀范例及技术人才,为广西林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和向海图强保驾护航。

四、关于联农带农,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方面

我局高度重视广西林业在联农带农、稳就业促增收方面的带动作用。一是落实重点工程以工代赈促就业。积极发挥在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要作用,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带动周边群众增收。2022全区实施4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期为2022—2024年,总投资21.88亿元。项目累计吸纳群众务工1万多人次,发放劳务报酬超1亿元。二是发展林业产业促就业。2024年,全区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连续两年稳居全国第一位。我区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大量林农群众就业增收。202312月,出台《广西林草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农村劳动力从事营造林、木材加工等行业就业。三是选聘生态护林员促就业。2024年全区下达中央财政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5.02亿元,全区每年选聘续聘超6.3万名脱贫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约占全区公益性岗位总人数四分之一,带动脱贫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8000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积极贡献。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加大与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沟通对接,积极为公益性岗位群众特别是生态护林员争取自治区财政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补足我区生态护林员补助经费缺口,更好发挥生态护林员在保障林草湿生态资源的作用,推动民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贡献林业力量。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林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5815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网站地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云景路21号 电话:0771-2266213 邮编:530000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57 号 桂ICP备05001800号  网站标识码 :4500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