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微信号
| 抖音
抖音号
| 简体版 | 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林业要闻

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成果发布!历时4年,全面摸清“绿色家底”!

2025-07-21 20:39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成果发布,历时4年,普查共登记优良单株及特异种质资源超过1.85万份。

视频剪辑:王艳群  实习生:覃敏丽  视频拍摄:通讯员 杨海健 

7月21日,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局召开的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上获悉,历时4年,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圆满完成,首次全面摸清“绿色家底”:登记优良单株及特异种质资源超过1.85万份,发现了包括全州樱花、靖西楠、三江麻竹在内的植物新物种27种及42种广西新记录物种和5个登记新品种,极大丰富了广西乃至全国的生物多样性。

发布会现场。杨海健 摄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3位,拥有全国最优良的杉木、松树种源和全国最大的桉树、松树基因库。为全面摸清广西林草种质资源家底,2021年4月,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全面铺开,本次普查实现了对广西111个县(市、区)全覆盖,抽样面积达广西全区国土面积10%。

据介绍,本次普查规模庞大,成立了由 220 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27支调查队伍,累计培训1300多人次,收集保存林木、草本、藤本、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超 1.2万份。同时,普查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和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结合传统形态分类与 DNA 条形码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普查还覆盖了广西全境多种地形地貌,对传统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深度互证。

此次普查采集植物标本70101份、DNA样本12648份,采集并保存各类林草种子2293份,为科学保存种质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广西在全国首创“专项调查 +”模式,开展了62项广西优势资源专项调查,涵盖香料植物、传统特色木材、特色食用竹等领域,并完成了 8 项森林食物资源专项调查,同步挖掘民间传统利用知识7800余条,为绿色富民产业发展拓宽了渠道。

猫儿山种质资源调查。蒋日红 摄

普查发现的优异种质资源。蒋日红 摄




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记者提问。杨海健 摄

记者:本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广西是我国林业大省区,那么本次普查对于推动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意义?谢谢!

自治区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巧玉: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药库”“香料植物王国”等美称。此次普查全面摸清了广西林草种质资源家底,首次发现和收集整理了一批优良、珍稀和特色林草种质资源,健全完善了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为推动广西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有利于夯实林草事业发展资源根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是筑牢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工程”。通过系统性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全面掌握我区林草种质的种类、分布、濒危等级等关键数据,厘清林草资源“家底”,有利于对林草种质资源实行精准保护和科学利用。同时,通过对普查发现的野生种、新物种进行开发利用,挖掘其蕴含的高产、抗病虫、抗风、耐寒等优异基因,为突破性品种选育打造了“种源库”。

二是有利于拓展林草产业多元化发展空间。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的62个林草种质资源专项调查,针对香料植物、珍贵用材树种、森林食物、药浴植物、茶饮植物等优势资源开展了专项调查和评价。例如,在食用野果和森林蔬菜专项调查中,共采集样本2600余份‌,发现我区可食用野果387种,森林蔬菜233种,其中特有森林蔬菜21种‌,为开发特色森林食品提供了资源支撑;药浴植物专项调查发现我区药浴植物451种,目前仅开发利用了42种,90%的种类尚未开发,为推动广西药浴产业做大做强及药浴文化传承提供了广阔空间。普查成果通过“资源发现—科学利用—产业链接—市场激活”路径,林草产业在生态服务、高附加值产品、跨界融合等领域拓宽了新赛道。

三是有利于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利用价值。这次种质资源普查发现了大量具有优良性状的林木种质资源。例如,普查中发现的生长速度快、抗病虫害能力强、挂果率高的八角种质,为培育更适应广西区域、生长周期更短、经济价值更高的八角新品种提供了资源依据。此外,基于普查成果,科研人员可以根据林业经营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向选育。对于用材林培育,可选育出木材密度高、纹理美观的品种;对于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可选育出耐贫瘠、根系发达的品种。例如,针对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需求,利用发现的适生种质资源,已成功筛选出蒜头果、槐树等适合石漠化地区生长的树种,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区石漠化治理成效。




记者:林草产业是乡村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如何通过本次广西林草资源普查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谢谢!

自治区林业种苗站站长、一级调研员韦鼎英:种质资源普查成果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深层次的协同关系,通过普查筛选、挖掘优质基因进行驯化和品种改良,可以为乡村经济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一是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我区的林药、林茶、林禽这三类林下经济规模达1268万亩,产值超392亿元。通过普查,目前已清晰掌握了广西各地林草资源的种类、分布和适宜生长环境等信息。这有助于科学指导群众根据当地资源优势,精准选择产业方向,发展特色林草种植模式,比如因地制宜种植珍贵树种、特色花卉、中药材等,合理调整种植规模和品种,打响地方特色品牌。

二是助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依托普查成果,推进乡村生态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种草护坡等修复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土壤地力,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林相改造,构建稳定群落结构,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森林景观价值;加强乡土古树名木保护,守护乡村自然文化遗产;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聚焦珍稀濒危物种,强化保护措施。

三是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通过普查了解市场需求,引导群众种植和培育受欢迎的林草产品,并在加工企业、生态旅游项目中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如市场对某种香料植物需求大且销售价格高,可组织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集中种植和销售,提高收入。

四是挖掘生态文化发展潜力。普查中设置的广西茶饮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玉林市香精香料种质资源调查、北海市滨海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等专项调查,深度挖掘传统林草知识,尤其是民族地区对特定林草植物独特的药用或食用方法,通过普查整理传承,让更多人接触和使用这些产品,弘扬林草生态文化。




记者:我们注意到,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丰富多样。请问,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谢谢!

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开祥:种质资源是育种创新的物质基础,完成广西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仅仅是个开端,关键在于如何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将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与产业优势,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亟待推进。

一是加快种质资源的鉴定挖掘。对普查中发现的优异、特异资源,开展持续观察,结合表型鉴定、分子鉴定、生理生化测试等多种技术手段,精准评价和筛选具有特殊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种质。截至目前,我们已成功鉴定并挖掘出一批生长快速、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具有突出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工业用价值的特色资源植物,以及能适应特殊环境、具有较高潜在利用价值的珍稀种质等。这些种质资源将作为关键材料,为区内外相关树种研究团队的种质创新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是强化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初步鉴定挖掘出的林草种质往往还具有一定的“野性”,一方面它们携带着长期进化而来的优异性状和基因资源,另一方面也附带着不利于直接用于生产的其他基因,因而需要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林草种质遗传改良是一项周期性长、复杂性高、投资大、见效慢的系统工程,长期以来,广西林业始终高度重视种质自主创新,组织实施了系列重大科技攻关,在香花油茶品种选育、桉树良种育种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为种质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广西林业实验室于2023年12月27日正式揭牌,是目前广西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林业科技创新平台,汇集了国内外林业战略人才和科技资源,这一平台也将不断推动和全面支撑广西林草种质创新。

三是推动种质资源的共享利用。普查项目成功搭建了一套功能完备、高效实用的广西林草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整合了种质的物种名称、来源地、特征特性、价值用途、资源情况等信息,实现种质快捷录入、精确检索及追本溯源等功能。同时,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共享利用机制,以管理系统为平台推动种质资源在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间的流通与共享,助力种质创新迈向新台阶。




记者:本次普查发现了27个新物种,这对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促进作用?谢谢!

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开祥:本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发现了27个新物种,分布在河池、桂林、百色和崇左等地,这不仅丰富了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料,更对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及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是提升稀有资源保护精准性。基于新物种的发现,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例如,毛花金花茶、桂西短蕊茶等山茶科植物的新发现,在提升我区山茶种质多样性的同时,通过对其种质资源收集和实施精准保护,确保了其稀有遗传资源的长效存续。

二是丰富特殊生境生物多样性。此次普查发现新物种多集中于喀斯特地貌和南岭山地等特殊生境,例如石灰岩区域靖西楠、石山油桐、毛花金花茶等的发现,为印证广西石灰岩区域是未被充分探索的生物多样性宝库提供支撑。

三是拓展生物多领域研究空间。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新物种的研究,了解其生态习性、遗传特征等,找到其在医药、农业、工业、生态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从而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如三江麻竹、全州樱花等的发现,为相关产业发展、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新路径。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网站地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云景路21号 电话:0771-2266213 邮编:530000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57 号 桂ICP备05001800号  网站标识码 :4500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