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报

邕城林海浪千重 生态脊梁是此峰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70年发展纪实

2023-04-11 16:0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文:高峰林场 屈艳 图:高峰林场提供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七十载日月轮回,沧海桑田。

七十载薪火传承,初心不变。

全国国有林场十大标兵单位——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以下简称高峰林场)已走过了70个春秋。70年来,一代又一代高峰人把青春和热血融入林场的发展和建设大潮中,一代又一代高峰人用激情与汗水谱写了八桂大地上开拓奋进、绿色发展的壮美赞歌。

艰苦奋斗改天换地

高峰精神闪耀八桂大地

1953年3月28日,28名热血青年满怀希望,在南宁北部一个名为高峰坳的荒山坡上,立下了“灭荒山、大种树”的铮铮誓言。

“山峦跌宕起伏,只见芒草不见树”,这是当时高峰坳的真实写照。“几十万亩荒山、泥坯房两间、几十把林业工具”便是高峰林场刚成立时候的全部家当。然而恶劣环境没有吓退这一群热血青年,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要将高峰坳改头换面的决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峰林场平甫分场工人自力更生种菜,自给自足。

就这样,他们一边“招兵买马”,一边以卓越的雄心和气魄,以永不退缩的气概,开启了灭荒之路。

“那时,一顶草帽、一件蓑衣、一截竹筒、一把锄头,就是我们高峰人的造林装备。”“林业工人跟党走,安营扎寨在山头,挥舞银锄斗寒暑,誓把荒山变绿洲。”老一辈高峰人这样回忆着那个火热岁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高峰林场车队到界牌分场运输木头。

建场初期,高峰人挖坎种树,斗志满满,但开荒过的山依然荒。“年年种树年年光”成为当时高峰人的心头痛。为此,林场通过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培训以及总结摸索失败经验,终于高峰人攻破了树木成活率的难题。黄秀莲作为林场派出学习种树技术的首个女职工,1956年便因种植苗木的高成活率获得了“广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66年,林场工人张忠文、邱贵崇、廖忠雄等人也因种植技术出色,被派往田阳县那满区支援松树露根苗造林并作示范,使那满区4000亩荒山成林,成活率达到95%。由于高峰人倾囊相授,全自治区87个林业专业队都掌握了荒山造林的挖坑和种植技术。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林场迎来了一批知识青年。这些新生力量立下了“茫茫林海炼我心,扎根林场不回城”“誓与青山常作伴,愿与幼树同成长”等誓言。为了尽快让荒山覆绿,高峰人开启了工作在山,学习在山,开会在山,吃饭在山,睡觉在山的“五在山”工作生活模式。那时,高峰人在山上,自己搭盖茅草房,在山上砍杂木和小竹子搭起上下架的“弹弓床”,夜以继日,你追我赶,每天劳动10多个小时,大家不断刷新工作纪录,不断地创造奇迹,让一座座荒山渐渐披上了绿装。

20世纪70年代,高峰林场工人在万盘分场挑苗木上山。

种树不会一蹴而就,总是有接踵而至的各种困难考验着高峰人。

勇斗山火护山林。20世纪60年代,频繁发生的山火烧毁了许多高峰人千辛万苦种下的森林。据不完全统计,1960年至1963年,高峰林场被火灾烧毁林地4.42万亩。为了守护好绿化成果,1964年,高峰林场成立护林防火宣传队,以话剧、粤剧、相声等文艺形式和涂写护林防火标语等方式,徒步到武鸣、宾阳、邕宁和南宁市郊表演,共演出42场,累计观看群众达3万人次。这种宣传方式收到了较显著的效果,让防火意识的种子渐渐地植入群众心里,使得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加入防火护林的队伍中来。

智斗病虫害。1975年3月,高峰林场被原林业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国营林场开发利用试点单位。然而这一年,高峰人种下的松树林遭受松毛虫侵害,大片松树林枯死。为了应对松毛虫灾害,高峰人梁东球牵头成立杀虫粉炮科研攻关小组。攻关小组以白僵菌粉为原料,研制杀虫粉炮的项目经过反复试验,最终获得成功,有效控制了林场松毛虫病虫害的蔓延。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因此获得自治区优秀科技成果奖。

20世纪80年代,高峰林场界牌分场工人在喷洒白僵菌防虫害。

勇战乱砍滥伐行为。进入20世纪80年代,高峰森林资源进入艰难保护时期,数万亩的森林资源遭到不法分子乱砍滥伐。在这场保卫林场资源的斗争中,高峰人表现出团结、勇敢、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并受到《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受到原林业部的嘉奖。随着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林场森林资源保护态势也逐渐向好发展。

耕耘终有收获。几十年的努力,两代高峰人的艰辛付出,以高峰坳为起点,高峰林场向南宁北面延伸的55万亩荒山,如今早已被莽茫林海替代。这些林海体现了高峰人对绿的追求与执着,也为林场今后经济发展奠定了殷实基础。

高峰林场工人利用休息时间在工地学习《毛主席语录》。

开拓创新跨越发展

高峰林业勇攀高峰

高峰坳是高峰人播绿的起点,但不是终点。从1998年起,林场实施“走出林场办林业,面向社会办林业,利用社会林地发展林业、场外再造一个高峰”的发展战略,成为广西第一家利用社会林地造林的国有林场。

“场外造林的困难,不止在种植上,还要处理和当地政府、村民的关系。”拥有20年场外造林管理经验的高峰林场外造办主任李远江说道。一直以来,高峰林场以构建和谐林区为目标,在发展好自身造林产业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帮扶林区周边村屯的群众,尊重他们权利,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以实际行动加大履行社会责任的力度,实现了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打造和谐、平安林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造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在广西,无论是偏远山区还是城市近郊,只要有高峰林场造的林,就有高峰林场修的路。“十三五”期间,高峰林场在林区道路及林区周边村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就超过了5000万元,受益村民达数万人。

如今,高峰在广西陆川、容县、南宁、藤县、贺州、昭平、百色、贵港等地设立8个对外造林部,林地遍及广西12个市、49个县(市、区),利用社会林地造林近100万亩,筑起了一道道“高峰绿”。高峰场外造林面积远远超过场内有林面积,相当于在场外再造了两个高峰林场,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林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绿”的贡献。

如今的高峰林场绿染八桂,林海涛涛。

高峰人在推动林场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勇于创新和探索。20世纪90年代伊始,很多林场仍停留在传统的种树、砍树、卖木头的经营方式上,高峰林场却开始谋划跨业发展。跨业,对于长期以种植为生的高峰人来说是有难度的。

但是高峰人敢于面对困难,提出了“高峰林业 勇攀高峰”的口号,并以此为强大精神动力,主动跳出原有的舒适圈,以速生丰产林为支撑,充分利用林区“三剩物”,打造了以“高林”牌人造板为发展目标的第二产业。

1994年,在广西国有林场中,高峰率先成立了首家人造板有限公司。历经近30年的发展,如今,高峰成功打造了“高林”牌知名人造板品牌,控股1家人造板集团——广西森工集团,相继建成8条人造板生产线。目前,广西森工集团以年产120万立方米的人造板产能稳居全国第三,“高林”人造板已成为中国板材十大品牌之一。2008年和2010年,“高林”人造板被应用于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家具生产及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建设上,并出口至中东、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高峰人跨业发展不止于此。高峰人还利用林场资源优势,打造了具有高峰特色的第三产业,业务涉及园林绿化、物业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小额贷款、仓储物流、设计咨询服务等行业。

广西高林林业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新一代的高峰人继承上一辈高峰人“勇于开拓”的优秀精神,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18年,以离南宁市区近且交通便利的广西林业科技示范园为基础,高峰林场投资10亿元建设了一座城市森林公园,主动为数十万亩林场的群山增添了更加灵动的时代气息。

原本计划3年完成的工期,高峰人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让高峰森林公园提前亮相运营,让南宁市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绿色生态成果。盛夏,走进高峰森林公园,大片的紫娇花与公园道路连成一片,为公园连绵青山增添色彩;造型别致的亭台楼阁掩映在花草树木之中,绵延的步行栈道在林区中蜿蜒;白鹭、夜鹭等鸟类遨游在森林之中,人与鸟和谐相处成为公园新景观……

不仅如此,高峰人还不断地整合公园文化建设,坚持新文化与原有文化相结合的原则,营造具有高峰特色的文化森林公园。随着文化元素的不断植入,高峰森林公园承载的将不仅仅是看风景的公园,更是一个承载着高峰文化、融入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融合森林文化和康养文化等多种旅游业态发展的“文化型森林公园”开发典范。

高峰森林公园游客中心夜景。

以人为本担当实干

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绿色,对高峰人来说,不仅代表着产业发展,更象征着幸福生活。打基础、利长远、久久为功。从建场初期28人到如今4500名职工,从原来的两间泥房到今天的城市高楼大厦,从一无所有到总资产128亿元,高峰人无不感受到发展的成就和时代的绿色惠泽。高峰人幸福感在新时代正不断提升。

“通信靠吼、交通靠走”这是过去高峰林场很多营林分场的真实写照。然而最让分场职工头疼的还是下雨天。过去林区都是泥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车陷在泥里动不了,职工有条件买车也不敢买,买了也用不上。随着林场加大对营林分场基础设施的投入,通往分场的“泥水路”大多变成了“水泥路”。随着交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饮水、用电、通信、网络、住宿等与分场职工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成为林场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

分场水质条件差、白衣服洗完变成黄衣服的情况一去不复返,杂草丛生的分场环境也被鸟语花香替代。分场职工从环境脏乱差的平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打球、看书、上网、看电视等让职工业余生活不再单调……这一系列的惠民之举将高峰人的心拉得更近,为实现“高峰梦”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力量。

高峰森林公园生命河谷。

林场不断发展壮大,林场文化理念也逐渐渗透到林场每个职工心里,并通过行动使文化不断传承发展。

“高峰今天的辉煌,是高峰人拼出来、干出来的。”高峰林场党委书记陆湘云说,从建场的工作在山、学习在山、开会在山、吃饭在山、睡觉在山的“五在山”精神,到艰苦奋斗的知青文化,再到开拓进取、无所畏惧的“高峰林业 勇攀高峰”精神,高峰人用汗水托起了绿色梦想,用实干诠释了责任担当,用行动创造了幸福高峰。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十佳林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这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既是对三代平凡高峰人努力奋斗的肯定,也是鞭策高峰人不断拼搏奋进的动力。

高峰森林公园竹影亭。

如今,高峰林场不仅是一个林场,它更是一张响亮的名片。透过这张名片,看到的是中国国有林场的发展历程,看到的是无数林业人披星戴月、披荆斩棘、拓荒造林、勇于创新的动人故事,感受到的是天蓝山绿水清的多彩生态画卷。

“浩瀚林海浪千重,砥柱人间是此峰。70年,高峰人手拉手跨越雄关漫道。70年,高峰人肩并肩携手并进。”高峰林场场长李松海无比坚定地说,站在新时代潮头,高峰林场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追求“量”的增长到注重“质”的提升,在创新发展中寻找突破,用“高峰林业 勇攀高峰”的奋发干劲,唱响国有林场“扩量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让高峰林场成为八桂大地的绿色发展高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网站地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云景路21号 电话:0771-2266213 邮编:530000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57 号 桂ICP备05001800号  网站标识码 :4500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