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微信号
| 抖音
抖音号
| 简体版 | 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广西要闻

“海上森林”重绽芳华

——“践行‘两山’理念 推动督察整改”系列报道①

2025-10-24 10:25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港口与海洋生态和谐共生。(广西铁山东岸码头有限公司供图)

“我家就住在附近,现在这里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水清岸绿,鸟儿也多了,我们经常来这散步,心情都特别好!”9月28日,家住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附近的村民唐文利,指着眼前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开心地对记者说。

从曾经局部颓败、退化,到如今生机盎然、成为“网红打卡地”,北部湾红树林实现了华丽蜕变。

督察亮剑 揭开红树林保护痛点

时间回溯到2021年9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反馈意见,直指北部湾红树林保护的“短板”:“近年来,广西红树林面积稳中有增,但总体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局部破坏问题突出,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这一反馈犹如一记警钟,让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更深刻认识到红树林保护的紧迫性。作为中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广西北部湾沿海是中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红树林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二。这片“海上森林”不仅是防风消浪的“生态屏障”,更是众多海洋生物的家园。

红树林作为沿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风消浪、净化海水、固碳储碳等多种生态功能,对于维护沿海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临海的港口建设和运营提出更高责任和更多要求。

“我们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整治和保护责任,将红树林修复工作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彼时,广西铁山东岸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荣强诚恳地说。

整改攻坚 多方联动破解修复难

面对督察反馈的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综合运用多种举措,强化红树林保护修复,坚决把红树林保护与修复作为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从严从细从实从快抓好工作落实。

围绕构建港口与海洋生态和谐共生,广西铁山东岸码头有限公司率先“亮剑”。“最开始补种红树林时,我们遇到了不少难题,苗木存活率低就是其中之一。”李荣强向记者坦言。红树林生长环境特殊,对土壤、水质、潮汐等要求极高,加上港口周边的特殊地理环境,增加了修复工作的难度。

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公司委托自然资源部海洋第四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深入调查红树林受损原因,编制科学的修复方案。在码头附近选了一块试验区,选种了白骨壤、红海榄、桐花树等多个品种,经过反复实验观察,最终选定存活率最高的红海榄作为补种苗木。不仅如此,公司还建立了“动态补苗”机制,安排专人定期监测巡查,发现死苗第一时间补种,截至目前,累计种苗、补苗已达31万余株。

另外,该公司还对港口区域周边的红树林补种区域潮汐通道进行了优化疏通,调整抬升进港桥梁的桥面标高,为红树林提供稳定的水动力环境,促进其健康生长;建设气膜环保仓、实现雨污分流等措施,进一步减少货物扬尘对周边红树林生态的影响;持续委托专业机构对红树林区域进行环境监测。

与此同时,北海市也积极协调推进整改,强化监督管理。一方面,牵头成立由政府和企业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多次到现场检查整改情况;另一方面,成立榄根红树林生态监测中心,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治理方案,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修复工作。林业、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也加强联动,加大监督频次,定期对红树林和各类工程项目进行巡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切实保护红树林。

经过不懈努力,整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完成原地补种红树林257.67亩,异地种植红树林505.2亩,红树林长势持续向好;2022年9月,广西铁山东岸码头有限公司完成整改自行验收工作;2023年7月,取得自治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整改验收销号备案的函,标志着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长效守护 筑牢红树林生态屏障

红树林保护不是“一阵风”,要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让这片“海上森林”持续焕发生机。

据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监测部兼规划部部长邓秋香介绍,为了长期守护红树林,该管理处通过组建巡护队伍实行网格化巡查,建围栏围网减少人为干扰,设宣传牌并开展活动提升公众意识,监测防治病虫害,保障红树林健康生长等措施,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体系。

北海、钦州、防城港沿海3市全面推行林长制,设立红树林林长,红树林保护管理工作被纳入林长任务清单,各级党委、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得到进一步压实。北海市还在红树林重点区域——合浦县沿海9个乡镇挂牌成立红树林管护站,聘请47名红树林专职巡护员定期巡护,将北海红树林资源划分为22个网格,实行全方位保护监管模式。

科技赋能也为红树林保护注入新动力。目前,沿海3市设置了26个监控摄像头,实行24小时有效监控;同时利用无人机进行高空巡视、高清拍摄,实现对红树林保护区域的全方位监管。通过科技手段,不仅能及时掌握红树林的生长状况,发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处置,大大提高了保护效率。

生态蝶变 红树林成为幸福底色

如今,漫步北部湾沿岸,曾经受损的红树林已重焕生机:北海铁山港东港区,鱼翔浅底、水清岸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内,红树林枝叶繁茂,每年繁殖季或候鸟迁徙季,有2万只以上的水鸟在此停歇或越冬……这些变化,不仅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也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

据北海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科科长林萍兴介绍,截至2024年底,北海市红树林总面积达4701.59公顷,提前实现2030年红树林保有量4600公顷的规划目标,稳居全区第一、全国第二;2023年以来,累计治理互花米草1020.5公顷,红树林有害生物防治取得突破;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的鸟类名录从2018年的242种增长至2024年的253种,物种丰富度持续提升。

更令人振奋的是,2023年,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的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湿地成功新晋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广西仅有的4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冯家江生态修复项目先后入选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的特色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全国第三批生态产品价值实践典型案例,为我国乃至全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地化应用提供了示范。

保护红树林,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实际行动守护好这片‘海上森林’,让绿色成为北海可持续发展的靓丽底色,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生态改善带来的幸福感。”林萍兴表示。

从督察整改到长效守护,北部湾红树林的“重生”,不仅筑牢了区域生态屏障,更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叶焱焱 韦夏妮 伍映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网站地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云景路21号 电话:0771-2266213 邮编:530000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57 号 桂ICP备05001800号  网站标识码 :4500000049